这篇文章起源于一则网络求助热帖。
一位妈妈发帖:女孩,4岁半,在外面胆小,不敢说话,上幼儿园也是,在班里也是最蔫的那个,昨天去学校汇报演出,有的环节,别的小朋友都在老师跟前围着,她每次就在最后,也不积极。配图是一个小女孩独自面对卧室的墙壁站着,手指头还抠着裤子上的布料。
有近两万名网友在帖子下留言,很多人都提到了一个词:内向——「她只是一个内向的孩子……为什么连你也要欺负她」,「你又忘了,在产房看到她的第一眼,你心里想的是只要她快乐」。
还有一则热评来自同样的内向者——这个世界好像天然对外向者更加友好。
因此,我们想为内向者做一次征集,听听TA们的故事和内心的声音。
很意外地,我们共收到超过1000条回复——这个回复数量远超很多其他话题的征集,这至少说明,在这个世界上,内向者远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多,而TA也需要一个表达的出口,有许多想对这个世界说的话。
翻看这1000多个故事,大家的讲述都很真挚细腻,拼凑起来可以照见内向者们的日常生活。一个内向的人,可能会遭遇什么?
因为不善言辞,TA小时候大概率被数落过:太闷,太蔫,嘴不甜;
怎么不喜欢叫人,像个哑巴;
说话像蚊子一样;
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
为什么不活泼,不开朗,不积极;
胆子怎么这么小,上不了台面;
这种性格,长大要吃亏,怎么闯社会……
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职场,内向者在人生各个阶段难免会受到挤压——在家里的饭桌上因为不会说漂亮话、不会说祝酒词被批评,这一点,坐标山东和东北IP的内向者人数众多;
在学校交朋友比较慢热,常常被忽视、被遗忘,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甚至遭受校园霸凌;
在职场,内向者会努力装作「外向」,「去哪儿都得大大方方的」,这种外向绑架让他们身心俱疲。
韩国作家南仁淑曾写过一本书,名叫《内向不好吗?》,里边写道:强迫所有人都必须假装外向,是一种社会暴力。
在这个似乎是为外向者设计的世界,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征集,让更多人听到内向者们的声音,也想借此机会为内向者正名——内向,只是一种性格特点,而非缺点。以下,是来自1000多位内向者的心声——
「内向」是什么?
是不喜欢表达,是喜欢安静,是不会在集体中突出自己的存在,是很强的感受力,是且只是一种性格特质。
@hhh 16岁
大概所有内向的人都经历过独自一人看书的课间,找个安静的角落待着的体育自由活动。喜欢的人从身边擦肩而过到最终分别都没有鼓起勇气喊住,看着别人的背影消失在夏天的巷末,喉咙也吐不出一个音节。
@小新 女 20岁
初中的时候老师提问,有个数学名词叫做对应,当时半班人都没有答上来,我知道是对应,由于对自己没有信心,而且不好意思去举手回答,无数这样的该我勇敢表达的机会从我手中一个一个溜走。
@小熊猫饲养员 21岁
很小的时候因为太内向,在外面吃饭时,躲在桌子下面吃。
@无名 25岁
小时候参加大型亲子活动,主持人邀请小朋友上台互动,我很内向不想上,母亲直接推了我一把,那一瞬间我感觉我是被架起来烤的。
@小七 女 26岁
全班的聚会就忘了我,大家发现人数不对,好久才排查出是我不在群里,找人把我拉进来。
@莫愁 26岁
毕业时班级大合照,我站在最边上,班主任在拍照时没有把我收到镜头里,直到照片洗出来也无人发现。还有,班里来了新同学时,班主任安排新同学坐在我的位置,当时我不在,后来我去问老师那我坐哪里,她说她忘记这里有人了,以为是空桌椅,才又让我搬了一副桌椅回来,把我换了位置。
@瑰舟 26岁
高中英语课前会有几分钟的分享时间,刚从小镇考到省重点的我,提前两天反复背稿,在站到讲台上的那一瞬间依然大脑一片空白。其实我英语不错,发音也不奇怪,但我知道那天离我最近的老师一个字都没听清,因为我的声音即便是戴了小蜜蜂也像蚊子一样在喉咙里盘旋。
11年过去了,我还记得那5分钟里的每一个细节,记得老师把她的小蜜蜂戴在我滚烫耳朵上的冰凉触感,记得那种度秒如年、被人观赏的窘迫。
@小魔仙 30岁
有一次领导过来了,出于礼貌主动问了他一句话,结果领导当众高声呼喊说:「她主动和我说话了!」
@十月 35岁
小时候过年,农村会有专门给别人杀鸭子回收鸭绒的人,在我家待一下午,到走前都以为我是一个哑巴。
@277 35岁
因为不想和同事一起吃饭,买了全家的盒饭放进饭盒里带着。
内向者的「受难时刻」
家庭聚餐的饭桌上、学校里、求职时、工作中……遍布着内向者们的「受难时刻」,那些时刻看似不经意地从TA们的生命中划过,但那道划痕却留在了那里,永远都无法擦除。
@小脆 20岁
初中时过年家庭聚会,爸爸一定要我在饭店饭桌上说祝酒词。我站了好久没开口,最后哭了出来。
@大大爱吃糖 女 20岁
十几岁的时候,有次爷爷过生日,家里来了很多人,爸爸让我给爷爷说祝福切蛋糕。我很无措和抗拒,一遍遍表达着不愿意,他们仍旧以为我只是害羞,用强硬的语气逼迫我接受他们的「理所应当」,直到我控制不住泪流满面,他们还是在责怪我为什么不听话……
或许在大多数人看来,我的行为难以理解。「不就是切个蛋糕吗」「不就是说个祝福吗」,是的,对大家而言非常简单的事,对当时的我来说却像是经历了酷刑。直到现在回忆起这天,我仍对当时的窘迫感同身受,那是个很深的伤痕,即便我已经不再是害怕被关注,害怕切蛋糕的小孩儿了,它依然在回忆里袒露着,刺痛着。
@喜欢水冰月的幸运鹅 33岁
过年亲戚们给我红包,我完全不敢接,因为我知道接了红包意味着要说「漂亮话」,因为我知道我说不出「漂亮话」,哪怕爸爸妈妈带着我一起,一句句教我说「漂亮话」,我还是一个字也说不出来。直到现在我对过年发红包这件事依旧有阴影。到底是谁发明的领红包要说「漂亮话」?
@T 38岁
从小就要被逼着叫人,为什么一定要叫?又不是给皇帝请安。
@玉米 23岁
小时候,爸爸带我参加了一场饭局。旁边的阿姨见我这样内向,于是忍不住数落「啊,跟我家儿子一样啊,三棍子打不出来个屁。我家那个小孩在家也是……」我不记得那个阿姨到底说了多久,但我真的觉得好漫长。小小的我坐在椅子上,一个人默默吃着饭,听着阿姨在饭局上大声数落以她儿子为代表的我们这类内向小孩。
当时的我其实并不愤怒,也不厌恶,我有的只是羞愧和无助。因为我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大家都讨厌内向的小孩。饭局结束后我回了家,开始后悔自己为什么不选择去上厕所,而要一直坐在那里听她数落,但我知道,就连我自己,都认可她说的评价啊······
@樱桃小丸子 40岁
十几岁的一次家庭聚会上,爷爷对着我说:你看她,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
@惟恐 25岁
小时候,节日庆祝期间在亲戚朋友面前被群嘲「姑娘家家的」(本人异性恋,就是纯内向不爱social)。跟家长参加饭局时,也要被逼着让自己成为一个开朗懂事的孩子,默认我要以最快的速度和「眼力见」学会饭桌礼仪,表现不好饭后会被批评。所以,我看《狗十三》这部电影时不觉得是虚构,更像是纪录片。
@安安 24岁
因为内向,从小没什么玩伴,被同学霸凌,被喊父母名字。被扔纸团,里面包着痰。
@神经元 19岁
小学的时候因为上课不举手回答问题被语文老师批评了好久,有一次终于鼓起勇气举起了手,但是问题没有答对,老师没有让我坐下,所以我一直站了好久。过了10分钟,自己越想越难过,脸变得越来越烫,同学们窃窃私语的声音越来越清晰,突然很不争气地掉了眼泪。语文老师终于对我说了一句话「我不让你坐你是不是就不知道坐下」。原来眼泪从高处砸向课本的声音可以这么大,大到19岁依然听得见。
@戚久 女 20岁
一次高中的语文课上,老师点我起来回答问题,可她没有直接叫我的名字,而是说了一句「请我们班上最腼腆的同学起来回答问题」。那一刻,我感到了无比的尴尬甚至是羞耻,我潜意识觉得「腼腆」似乎是一个贬义词,老师应该更喜欢那些课堂上更加踊跃积极的同学。因为语文老师的那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阴影,让我一直到现在大三了都不愿意回学校看老师。
@彭女士 女 22岁
高中的时候我的语文成绩在班中一直名列前茅,但我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不会主动找老师,而我的语文老师非常喜欢外向又活泼的同学,很多成绩不如我的人她都经常主动帮他们分析语文错题,甚至于高中三年到最后毕业她都不曾记住我的名字,每次一排一排提问,所有人她都可以喊名字,但到我就变成了「呃,你来」。
我曾观察过她几乎全班同学的名字都可以叫出来,而仅有几次喊我的名字都是看着点名册,我曾经拼命学习语文,语文考过很多次第一第二名,就是拼命想让老师看到我,很可惜,最后的最后,她依然不知道我的名字,也从未关心过我的语文成绩,或许内向的人就无法得到别人的主动关爱。
@安桉 女 27岁
读小学时候,每学期末班主任都会给每个孩子写上一段评语,我深刻地记得一年级班主任给我的第一个评语中在不足那里写了:孩子有点内向。
@唱歌 20岁
小学教室里,班主任给大家排座位。面对班里一个上课爱讲闲话、调皮捣蛋的男生,班主任把我叫过去,捂着嘴笑道:给xxx(调皮男生)配一个xxx(我的名字),把他憋死!
那一刻,我觉得我内向的性格是一份耻辱,一个笑柄,一种工具。后来我遭到了这个男生的校园暴力。
@小花 25岁
找工作的时候,有的岗位需求上会写「内向者勿扰」,还挺受伤的,虽然知道自己确实不适合那份工作,但这样的文字很刺眼。
@Joe 女 28岁
毕业以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小学老师,和研究生同学一起入职了一所学校,她很外向,为人处事深受长辈和领导的喜爱。带她的那位前辈老师在吃饭的时候一直表扬她,一顿对她正向输出结束后可能觉得应该也对我说点什么,他犹豫了一下对我说,做班主任还是要外向一点。
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内向不是一种性格特质,而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缺点,它是「坏」的。
@小北 33岁
我是一位先天性失明的盲人。我原本只是内向,但并不自卑。但就因为我内向,曾经在盲人学校读书的时候,总是容易成为高年级同学或者是那些视力比我好的同学欺负和嘲笑的对象。因为不善言辞,我也有被老师和同学误会。但我又不擅长解释。正是在学校的那段经历,塑造了我后来的性格。后来出来做推拿工作,因为我性格比较沉默,话不多,也是属于那种不太受到顾客和老板欢迎的。
TA们也曾假装外向
很多内向者都曾有过试图让自己外向的努力,只是努力过后,除了加倍的疲惫,还要承担一种「背叛感」,「因为我背叛了我自己」。
@舒奈 20岁
小时候内向到不敢买东西,有一次也是决心要锻炼了,正好妈妈让我去买油条,一是没有生活常识,二是我害怕,声音特别小,逮着人家熟食店老板问了好几遍:「有没有油条卖?」反复跑回去跟妈妈确认是在那个地方,最后徘徊了好久好久,跑回去求助,导致我好长时间看到那个熟食店老板都心头一颤。
@小北 20岁
小时候家人曾经为了让我变外向给我报了主持人兴趣班,但其实每次上课都很痛苦,一个学期也没和任何同学混熟,上课前甚至会反胃,还希望自己生病能躲避上课。
@抱卷兽 22岁
很多事情都很难忘。但是最讨厌的是从小时候开始就被教育要阳光活泼开朗。这与我本性完全背道而驰。小时候我曾为此痛苦,努力想要满足父母的期望,往往没法做到他们期望那样。被指责数落时心里好像一直在下一场永无止境的暴雨,时至今日这场雨也没有停歇。
有一次父亲醉酒晚归回家,指着我鼻子就开始破口大骂,说你要是不想练古筝就别练,别在这里装模作样,我就当没有你这个女儿。可是为什么呢?明明我已经考级了,几乎快到十级了,我到现在也不知道被破口大骂的原因。难道是我没有所谓「能够展示的才能」吗?
被要求阳光、开朗、活泼、善于社交、大方、自由、勇敢,这些是被爱者的特权,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只会在暗处边流眼泪边发呆,没有抽泣声,没有动作幅度,没有表情流露,只是让眼泪缓缓落下,让情绪默默流经我的身体。我已经习惯了自己独享所有的苦痛、不甘,不去索求或过多展示自己的欲望。这是我的内向,这是我的高敏,这是我的感官过载,这是我的报应,这是我的礼物,这是我的天赋,时至今日仍是。
@文文 25岁
曾经非常喜欢吃一家店的泡芙,放学路上路过无数次,但是每次都不敢自己一个人去买。一个小小的事情变成了我整个青春都没办法跨过的坎。现在已经能和很多人讲起这件事了,但是就算现在路过那家店,还是要犹豫很久才攒得够勇气。
@瑰舟 26岁
我用了8年时间让自己成为一个在别人眼里「逻辑清晰、表达流畅」的人。现在我已经可以站在台上侃侃而谈发表观点,饭局也可以自然站起来与人寒暄,但我依然无法从社交中感到一点快乐,只是因为我希望自己看起来「不要畏畏缩缩」,不会再因为我磕磕巴巴的表达失去本该属于我的机会,不要再因为我不敢上台而把我幕后的心血交付给别人展示,却完全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其实说来很好笑,我不想再辜负我自己的努力,因此,我背叛了自己。
@king 27岁
幼儿园的时候,别的小孩积极举手,我明知道答案,但是不敢举手,老师偏偏叫我,我声音很小很小,老师用慵懒又鄙视的语气模仿了一下我的回答。平时小活动也不让我参加。幼儿园其他同学也不待见我,过家家让我当狗。后来我假装外向,但是很不自然,自己觉得巨累,耗电巨快,而且和外向人的「外向」不一样,我甚至觉得自己的「外向」像讨好。
@爆炸西红柿 28岁
因为内向,几乎所有带有群面的面试都会失败。从大学入学时的学生会面试再到毕业季的工作面试,我强迫自己伪装成外向者但结果依然不好,我没有办法和刚认识的学长学姐聊得热火朝天,也没有办法在面试时的无领导小组讨论中让面试官一下子就注意到我。更加痛苦的是,即使我的伪装成功了,我也没有办法一直伪装下去。
工作之后的部门聚餐、团建总是让我感到疲惫,有一次办公室的姐姐说我怎么不说话呢就在那里默默笑,其实我连笑都不想笑的,我只想吃完饭赶快回家。我不知道为什么大家的精力都那么旺盛、有说不完的话,我是真的觉得没什么好说的。
好在工作了几年,跳槽的时候再也不用经历群面了,在办公室也能以忙为借口不去参与那些插不上话的话题。虽然仍旧不如外向的人受欢迎,但是也逐渐接受,觉得无所谓了。世界对内向的人已经不友好了,我就对自己好点、放过自己吧。
@我的好朋友是小旺子 48岁
这个年龄了,仍然记得被几乎所有人说你不行你得改、被「好心」地逼着在聚会时唱歌而无法脱身的尴尬。
那些光亮,微弱却恒久
在成长的过程中,内向者会面对更多的苛责、质疑和消耗,因此,那些TA们曾遇到的善意,才会被记得如此长久,而这些微小的善意,也正是这个世界对待内向者该有的方式。
@生菜大王 18岁
我的高三班主任对我说过内向不是缺点而是天赋。
@霧葶 18岁
非常难忘的瞬间是当我与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讨论内向的事情时,朋友说,没关系的。别人看起来我们好像安静内向不爱说话,实际上只是不同频,你看你在说热爱的事情的时候就会很滔滔不绝啊,不是吗?
@酱香饼 21岁
内向的附件好像是自卑,让我最难忘的,是每次当我躲避好朋友的镜头时,她总会大声地说「好美啊,好可爱」。
@会变欧的 25岁
没有受到过挤压,我遇到的都是很好的人,特别感谢爸爸妈妈,从小到大从来不会因为嘴不甜、不爱说话、不愿社交而被批评,他们给了我沉默面对世界的勇气和底气。
想起小时候有趣的故事,小学二年级时和表妹坐可以自己控制起落的飞机,表妹胆子大控制着飞机高高低低,我胆小又内向,害怕又不敢说,只是瘪着嘴默默哭。妈妈太了解我了,下来后没有嘲笑我胆小,只是安慰这个很安全没有关系,下次不坐了,现在想来那时候真的好胆小,但是后来妈妈带我去坐旋转木马很开心。
@海 19岁
在评论区看到过一句话,「大人有大人的烦恼,小孩有小孩的烦恼,落在各自的心头上,分量总是差不多的」。我们总觉得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可能这些是属于外向者的回忆吧?
对于我这样的内向者来说,我对童年的情感是复杂的。但我想分享的瞬间反而是温暖的。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妈妈下班晚,经常我是最后被领走的小朋友。我看着老师们聚在一起聊天欢笑,我一个人看着空空的教室,觉得好害怕好害怕。我不敢加入老师们,但我又害怕被他们看见我不知所措的样子。这时候幼儿园的校长把我领进了她的办公室,那件办公室小小的,却暖暖的。沙发上堆满了玩具,她让我随便玩就好。
我记得她的眼睛大大的,很温柔,嘴角笑起来弯弯的。小孩子都喜欢这种温柔又强大的力量,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孩子。她的名字和我的名字有一个相同的字,我真的很想感谢她,用爱把我裹得紧紧的。希望自己以后也可以成为这样的大人,很善良很善良。
@曼 43岁
做mbti测试,我是97%的i人,可是身边没有人觉得我内向。从小被规训有点讨好型人格,在任何场合都强迫自己做个随和的人,不让场面难看。当我有了孩子,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她在人群中的不适感,于是我决定要为她撑起一把伞,在这个世界自由地按她舒服的状态活着。
女儿今年要出国留学,在几个已经收到的offer中她做了功课,选了一个排名不是最好的研究型大学,她说比较适合她安安静静地学习不需要太多社交,我也全力支持她的选择。
@小范 28岁
我从小就没有「说话」的天赋,我一度甚至想过,我是不是有点说话的障碍。
上幼儿园时,我想上厕所,却羞于向老师打报告,每次都让同桌为我发声。有一次,我爬到一座两米高的铁架上,下不来,沉默地坐到下课,等老师发现少了人,主动来营救我。那会儿,能让我自然开口对话的,只有几位直系亲属和我最好的两个朋友(其中一个就是我的如厕代言人)。
上小学后,要求我说话的场合更多了。比如我不得不当堂背英语、朗诵语文课文,那等于在五六十个人面前当众说话,是说话里最可怕的一类。但对我也是一种军训,是在挖掘我的潜能,于是私下找老师谈话,慢慢的并不是难事了。
大概在中学阶段,我确定了我的潜能极限。同样是在没有熟人的社交场合:一对一地和人面谈,我的说话能力可以维持在人类常态。而房间里每多一个人,这能力就下降大约20%。总人数超过5个时,我基本就丧失能力了,进入哑巴状态。最苦是在英国上大学时,内向在那里更是一种罪。我所在的球队,每次赛后必要一大帮子人去酒吧,一去就是攀谈、狂饮和跳舞。我不去,就怕成为不合群的中国人。所以我仿佛有一种民族使命似的,总要去,但又总是紧张万分。第二年我就退队了。
退队后,我对「合群」的需求彻底归零了,生活反而轻松美妙起来。每天就是上课、看书,和为数不多的好朋友讲讲话,把一切社交都抛诸脑后。也是从那时起,我真正自洽了,不再认为「内向是障碍,外向才是生活所必须的品质」。
或许是我太幸运吧,回头看,我的工作、友谊和情感,并不会因我内向有什么波折。我依然有好朋友,有能让我无所顾忌、肆意聊天的人。我毕业后进入媒体工作,发现同行中内向或社恐的并不少。我想是因为采访并不属于社交,采访是一种意义明确的、一对一的交流,所以不会让内向者有太多不适。内向者也是渴望深入的交流的,只是在许多场合难以做到。
作为一个内向者,我绝不想听见他人把内向定义为缺点。内向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本能,或许它不适应于某些生活,但我们应该让生活适应自己。我很喜欢的一位前辈说过,「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我想把这句话共享给所有自认内向的人!即使在现代社会,实现这欢悦有它的难度,但我们至少不要为此自责。
两件很重要的事
内向者最讨厌听到——
@6000 15岁
「你说句话啊。」
@hhh 16岁
你这样会吃大亏。
@霧葶 18岁
「你是不是哑巴,不会说话?」
@小耶 20岁
I人是e人的玩具。
@橙子 20岁
你太文静了。
@小西 20岁
连句话都不会说。
@婳婳 22岁
你像xx一样,大方一点嘛。
@史老师 23岁
说话跟蚊子样嗡嗡叫。
@图图 25岁
打声招呼怎么了?
@小西 36岁
你为什么不如小时候活泼了,那时候多可爱。
@Yoland 41岁
「对接」——很怕这种工作啊!
内向者很想对这个世界说——
@小吴同学 女 18岁
Can you hear me?
@五 18岁
内向的人们啊,请停止内耗,停止批判自己!你!没!有!错!
@小欧 女 19岁
请允许有人嘴巴不甜。
@黄 19岁
请允许花是花,草是草。
@热热 19岁
我在努力了,可我真的做不到。
@芝士 20岁
之前看到毛不易说,你总要允许有些人的青春是安静的。
@joy 22岁
我不是一座封闭的孤岛,我只是独自划着我的小船,累的时候就回到港口落脚,偶尔也会拜访别人的大陆,然后在驶离时扬起风帆,继续享受风和日丽或是风浪。
@毛毛虫 26岁
希望我的存在能给世界投资一些不卑不亢小声说话的底气、一点慢热的能量。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网友 27岁
引用简媜老师的一段话:「让世界拥有它的脚步,让我保有我的茧。」
@小余 28岁
我们也有一整个宇宙。
@安安 女 30岁
请允许有人安静,允许有人不参与,允许有人不合群,请不要对别人的生活指指点点。
@快乐小旋风 29岁
当世界太吵闹时,请记得——沉默者往往才能听得见,命运最微妙的耳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观念流 » 一个内向的人,可能会遭遇什么?